維也納的咖啡廳無疑已成為日常,通常都會有 Thonet 椅子、大理石小桌子、卡座、散落著報紙的桌子,以及身穿黑白襯衫制服的服務生,這些咖啡廳一直都是人們聊天、碰面的場所,充滿創意與活力,同時也是工作和看報紙的好地方。
最近一項研究調查現今的維也納咖啡廳形象如何,結果明確顯示,咖啡廳依然廣受讚譽,甚至有 32,000 的維也納居民將之視為「另一個客廳」每天光顧。有三分之一的人至少每週去一次,四分之一的人一個月去好幾次,其中有約 70% 的受訪者是與朋友見面,40% 是去放鬆休息。
超過一半的人會在咖啡廳享用蛋糕或派塔來搭配咖啡,其中最受歡迎的是維也納米朗琪咖啡 (Wiener melange),由等量的美式咖啡與奶泡製成。還有許多令人大開眼界,名字奇特的咖啡名稱,像是馬車伕咖啡 (Einspänner)。據說從前的維也納馬車伕,為了能在工作時喝到手中溫熱的咖啡,而將一大團打發鮮奶油(也就是 Schlagobers)擠在咖啡上,不只可以防止溢灑又能保持溫度。因此,就有了現在的馬車伕咖啡。
除了特色咖啡,維也納咖啡廳也擁有悠久的歷史,在十七世紀末時誕生了第一家咖啡廳。1873 年咖啡廳在世界博覽會上開啟國際知名度,2011 年,傳統的維也納咖啡廳文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形容咖啡廳「同時消費時間和空間,但只有咖啡停留在帳單上」,而最近的這項研究顯示,人們仍然如此看待和欣賞這種文化。那麼為何有 2% 的維也納居民從未去過咖啡廳呢?這個引人深思的有趣問題,真是值得在咖啡廳裡細細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