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halt

概論

Standard Content Module
奧地利時尚和紡織行業的質量和創意很受歡迎:維也納帽子製造商製作的帽子出現在 Le Bon Marché 樂蓬馬歇百貨公司(巴黎)或者 Isetan 伊勢丹百貨或者 HP France 百貨(東京)裏,被布萊德彼特、梅莉·史翠普、麥當娜和小野洋子戴過。Lady Gaga、蕾哈娜和蜜雪兒‧歐巴馬都鍾情于奧地利時尚設計品味。世界上最輕的眼鏡是在奧地利生産的,在這裏有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纖維素和粘膠纖維工廠。
listen

奧地利有220家紡織廠,僱用大約10,000名員工。80%的高出口率證明奧地利的紡織在全球享有很高的聲譽。主要銷售市場在歐洲;對於來自福拉貝爾格(Vorarlberg)邦刺繡廠最重要的出口市場則是非洲,超過一半的刺繡產品銷往奈及利亞。

除了成衣業用的紡織品外,家飾與技術用紡織品也很重要。有些紡織廠甚至已是全球領導廠商,例如在毛巾布領域,或是工業製造的高價值纖維素纖維領域。在奧地利紡織工業的總銷售額中,產業用紡織品的銷售佔比超過50%。

國內的時尚產業是由微型公司主導,設計師各自經營不同的利基市場。奧地利時尚產業的特色在於藝術取向,以及高品質的手工製品與材料。許多奧地利品牌和設計師深受亞洲市場歡迎。由於亞洲買主的實驗性很強,因此對奧地利的「前衛」時尚風格特別受歡迎。 

奧地利與其他主要時尚之都相隔甚遠,這也讓奧地利設計師能夠自由構思,無需妥協。許多公司的規模都很小,卻非常靈活。這個特性在關鍵時刻更能顯現其重要性。 

時尚產業的挑戰:符合資格、價格合理又能滿足國內時尚需求的廠商越來越少,以致越來越多原型服裝和時尚系列的生產都移往國外。這個趨勢雖然可以節省成本,卻會明顯增加企業的風險。 

歷史

奧地利時尚業擁有悠久的傳統,最早可追溯至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 Monarchy)。早在1858年奧地利第一個男裝品牌,同時也是所有旗艦店之母,成立於維也納。這家時尚服飾店在維也納、柏林、卡爾斯巴德(Karlsbad)和巴黎都設有由阿道夫‧路斯(Adolf Loos)所設計的店面建築。此男裝品牌是第一個將自己定位為國際品牌而非單單維也納區域品牌。

250年來,奧地利西部福拉爾貝格州生產了各種刺繡品。絕大多皆由家族企業經營也都具有危機處理能力,主因是其企業組織結構有利於提供卓越的質量,靈活的分工、迅速交貨和親自經營市場。

穿戴式與技術用紡織品

新興的穿戴式科技市場未來幾年可望提供很大的潛力,特別是在健康、娛樂、工業與安全領域。紡織品在穿戴領域的應用包括長時間戴在手臂上的血壓計,這些應用紡織科技不僅提供智慧服務,還能與網際網路直接連線。 

技術用紡織品則包括防護用紡織品、工業用紡織品、醫療用紡織品、用於建築施工或汽車與飛機內裝的紡織品等,這些亦對奧地利紡織業別具意義。奧地利在這些領域位居全歐洲領先地位。

道德責任

對許多奧地利時尚品牌而言,特別是在生產方面,各品牌對人與環境都負有非常重要的責任。生產時,必須顧及:

  • 使用有機棉花
  • 公平交易與GOTS認證
  • 透明且可驗證的生產鏈
  • 盡可能符合社會正義
  • 盡可能顧及環境永續發展
  • 盡可能提供穿戴者最高品質

熱情

維也納應用藝術大學是知名的時尚教育殿堂,自1980年代創立以來,即邀請Karl Lagerfeld、Jil Sander、Vivienne Westwood、Viktor & Rolf、Raf Simons和Bernhard Willhelm等國際時尚巨星在此執教。奧地利時尚產業如今能站在國際時尚界的頂尖位置,該校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