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電車司機員大師賽於九月中旬在維也納市中心揭開序幕,數千名觀眾為這場別開生面的賽事歡呼喝采。有人或許會質疑宣布舉辦這場活動,可能是維也納大眾運輸營運商「Wiener Linien」的宣傳噱頭,但得知消息的人們,仍決定前來享受盛大賽事,並為參賽者加油鼓勵。也有一些人不過是碰巧路過,卻受到這股熱潮吸引而決定共襄盛舉。
奧地利在首屆世界電車司機員錦標賽得以奪冠,倚賴的是司機員的能力、強韌意志力、靈活的技術,可能還有點主場優勢的加持。Florijan Isaku 與 Elisabeth Urbanitsch 在團體賽摘下金牌,銀牌由波蘭取得,銅牌為挪威拿到。單人賽事是德國的 Thomas Langkopf 贏得冠軍,波蘭的 Dariusz Graj 名列亞軍。奧地利的 Florijan Isaku 獲得季軍,為國家贏得第二座獎盃。
第一屆歐洲電車司機員錦標賽於 2012 年在德累斯頓舉行,藉此慶祝在地電車網路興建 140 週年,往後則在設有電車網路的各地歐洲城市定期舉辦賽事。 司機員必須使用在主辦城鎮境內運行的車輛與設備。
這些賽事吸引了世界各國的重視,促使維也納在今年舉辦了首屆世界電車司機員錦標賽。來自六大洲共二十五隊的雙人隊伍。在八項賽事中接受嚴格考驗,全力展現個人技術、經驗與直覺,包括:定點煞車、倒車、評估橫向間距、維持車速、「Stop & Go」(緩速起步與煞車)及精準停靠,這一切不過是大眾運輸乘客平日享受的部分服務優勢,即使他們未必隨時留意到。電車司機員嘗試了「電車冰壺」和「電車保齡球」這兩項活動,他們玩得不亦樂乎,更贏得觀眾的陣陣掌聲。
這場洋溢著節慶氣氛的電車賽事,亦是維也納電車系統成立 160 週年的慶祝活動。 在奧地利首都,以往曾使用馬匹拉動交通工具,如今市內擁有全球第六大的電車網路。就人氣而言,維也納同樣名列前茅,國際媒體公司 Time Out 著手調查哪座城市擁有最佳大眾運輸網路,該公司公布涵蓋 50 國共 18,500 名受訪者的調查結果,將奧地利首都評為歐洲第二名(全球第七名),維也納的大眾運輸營運商,如今更將舉辦首屆歐洲電車司機員錦標賽的榮耀,納入其表現出色的榮譽榜單。
旅程將持續下去——下一站是 2026 年歐洲電車司機員錦標賽,將於波蘭華沙舉辦。